重庆首批食用药食同源进口商品顺利通关 二维码
5
来源:互联网 自《中国(重庆)自由贸易试验区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方案(试行)》(下称《方案》)印发以来,重庆企业进口的首批食用药食同源商品——1000盒来自伊朗的藏红花12日经重庆海关所属渝州海关快速验放,顺利通关。这也是中国内陆地区首次落地该项改革试点举措。 传统进口模式下,丁香、小茴香等兼具食药属性的商品需按中药材申报,进口企业必须持有《进口药品通关单》且具备药品经营资质。新政实施后,食品加工企业只需提供商务部门出具的《用途证明》,确认商品食用属性且符合食品准入标准,即可实现快速通关。该项改革直接缩短了通关时效,企业资质门槛降低带来的市场准入放宽,将带动相关商品进口规模增长。 作为"中国火锅之都",重庆食品工业对进口原料存在刚性需求。以火锅底料为例,其配方中约35%的核心原料依赖进口,包括东南亚的肉豆蔻、中东的藏红花等特色食材。本次进口藏红花的企业负责人透露,新政实施后企业已启动"香辛料全球供应链优化计划",重点拓展伊朗藏红花、印度小茴香等8类原料的直采渠道。 渝州海关副关长韩向成强调,便利化改革配套建立了"三位一体"监管体系:通过商务部备案制掌握企业资质,用途证明实现商品流向追溯,海关实验室实施22项食品安全指标检测。试点以来已完成67批次商品的全项目检测,不合格商品拦截率达2.3%,重点监控农残、重金属等5类风险指标。 重庆海关透露,首批试点已覆盖丁香、紫苏籽等12类商品,下一步将建立"白名单"企业动态管理制度,计划年内拓展至30家重点食品企业。 |